1 马云的励志创业故事
马云,中国著名企业家,农村出身,是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之一。从一无所有到中国首富,他在这段时间里都经历了什么?经历了多少的失败,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,下面我们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,他是如何成为中国首富。
1964年9月10日,马云出生在杭州一户普通人家。在求学时代,马云可谓是个顽童。连马云也曾笑言自己小学考重点中学,考了三次没有考上,大学也是考了三次最终如愿——这基本上算是一个习惯意义上的"差生"了。
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高考失败,为了谋生先后做过搬运工,那时也当过秘书,后来还给杂志社蹬三轮送书,后来看了一本路遥的《人生》启迪了他的思想,下定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,
1983年马云再次参加第二次高考,结果还是失利了,距离高考录取分差140分,之后又收到《排球女将》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下,他是白天上班,晚上读书,下定决心不放弃。
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很艰难通过考试,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,距离本科就差五分,兴庆的是因同专业招生不满,才被录取,真是上帝眷顾他,捡了个便宜,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本科。
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,马云当选为学生会主席。在杭州师范学院,马云当选为学生会主席,后来又成为杭州市学联主席。马云从老师到创业者的转变。
1988年,大学毕业后的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担任英语老师。后来担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戴珊就是那个时候马云的学生,她回忆到,那个时候的马云已经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,"他的课是到课率最高的,他并不强制点名,但是学生们都喜欢听他讲,他经常给大家讲做人的道理。
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,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。当时工资大约每月110元。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职,并利用课余时间为到杭州观光的外国游客担任导游。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。
1992年,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"海博翻译社",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。当时经营特别艰难,经常入不敷出。马云一看这样不行,就背着口袋到义乌、广州去进货,卖礼品、包鲜花,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,当时经营挺艰难,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,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。第一年实在不行了,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、广州去进货,卖礼品、包鲜花,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,才开始收支平衡。马云后来说:"我一直的理念,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,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,一定不可能赚钱的。"
1995年初,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,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,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,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。1995年4月,马云投入700元,还动跑西走借了2000元,创建了"海博网络"产品就是"中国黄页"这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。
1996年马云开始推广自己中国黄页,当时很艰难,被成为是骗子,但马云没有放弃,不屈不挠的一直做自己事业,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的营业额居然做到了700万。这时候互联网慢慢的开始普及了。
1997年底,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、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gvm站点。
1999年,他突然蹦出一个想法,亚洲要有自己的模式,中国要有自己的模式。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,特别是b-b模式是针对大企业的,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,这两种市场不可能用一样的模式。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,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。同年他放弃了在北京的一切,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。回到杭州后,马云和最初的创业团队开始谋划一次轰轰烈烈的创业。在杭州湖畔家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,18位创业伙伴,大家决定不向亲戚朋友借钱,集资了50万元,据点就在马云位于杭州湖畔花园的100多平米的家里,1999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。
1999年8月接受了以高盛基金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,2000年接受了软银2000万美元的投入,快速发展势不可挡,逐渐成为全球第一电子商务品牌。不断逐步扩大阿里巴巴集团。
这个创业团队里除了马云之外,还有他的妻子、他当老师时的同事、学生,以及被他吸引来的精英,比如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,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的头衔和75万美元的年薪,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。他们都记得,马云当时对他们所有人说:"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,我们的目标有三个:第一,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;第二,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;第三,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,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。"
很多人都想投资创业,但他们似乎有一个同样不创业的理由:我没有钱,我要是有钱的话,怎么怎么样?似乎只要有钱,他就一定能创业成功。可是马云创业故事告诉我们,没钱,同样可以创业,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。